如果身处多方大佬博弈的漩涡之中,你该如何崛起?
也许下面这些国家的历史会对你有所启发。
先说三个数据对比感受一下:
2020年新加坡人均GDP约为5.98万美元。
2020年摩尔多瓦人均GDP约为4551.13美元。
202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.13万美元。
摩尔多瓦是东南欧小国,新加坡是东南亚小国,同样是“弹丸”小国,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。对比我国人均,大家就能清晰感受二国的巨大差异。
壹:欧洲枢纽
摩尔多瓦本和罗马尼亚民族同源,但因地理位置重要,历史上被多方势力争夺,148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,1812年被俄国划入版图,后成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...
这些历史导致其在现代和罗马尼亚分离了。
为了方便,就简称摩尔多瓦为“小罗马”好了。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。
这个国家地理位置是相当重要,西面是欧盟、东面是俄罗斯、南下是土耳其(前奥斯曼帝国)和其他中东国家,是三大文明的交汇处。
“小罗马”国家不大,面积3.38万平方公里,大约是两个杭州市的面积,我国官方介绍其人口是三百多万。
不过2022年3月6日,该国的总理说自己只有260万人口,这数据差额和摩尔多瓦大量人口外出务工有关。
早在2003年,“小罗马”每年就大约有65万至70万人在国外打工。他们每年挣的收入相当于这个国家一年的预算。
2002年“小罗马”预算为49?8亿摩列伊,当年汇率约合近4亿美元,虽然这个数据很早了,但现在变化不大。
因为在2019年,“小罗马”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大约120亿美元,和我国云南省石屏县2019年的生产总值一样,都是120亿美元。
石屏县2018年刚刚脱贫摘帽,虽然摘帽了,但也只是脱贫,距离小康还有发展距离。
而欧洲工业化远远早于我国,靠近欧洲的“小罗马”还是前苏联国家。虽然苏联并不是很富,但也比我国发展的早,毕竟我们刚工业化时,苏联就已经可以和美国掰手腕半个世纪了。
一个靠近富裕的欧盟、占据交通枢纽的前苏联国家,居然和我们偏远地区的前贫困县生产总值差不多,这确实离谱。
下面蓝色的范围是云南石屏县,看地图,石屏县周围环境远没有“小罗马”这么好,都是一些东南亚发展中国家,有些比我们还穷。
图最上面的蓝色就是石屏县
相比之下,“小罗马”左边是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,这些国家都已经加入了富裕的欧盟,等于“小罗马”左边就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。(不过现在欧盟已经不是第二大了,被我国超了)
同时“小罗马”距离乌克兰、土耳其首都基辅都很近。虽然乌克兰整体穷,但是首都基辅还是挺繁华的。
土耳其是一个收入中等偏上的发展中国家,2007年土人均GDP曾达1万美元,2020年土人均GDP虽然下降,但是也还有0.85万美元。
“小罗马”距离土耳其最富裕的大城市伊斯坦布尔、安卡拉都不远,银河集团官网。
换位思考,假设是云南石屏县周围有这么多的中高收入的邻国,那随便做个外贸也能富起来。
现实是,“小罗马”长期是欧洲国家内第一穷国。
不过在2021年,这个第一给乌克兰夺走了,同年“小罗马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38美元,高了乌克兰600多美元,在北约拱火俄乌冲突下,搞不好乌克兰会长期超越“小罗马”了。
为什么“小罗马”这么穷?按理说这地理位置挺牛啊,相当于现在说的大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产了,怎么就经济起不来?
说这个之前,再说说新加坡。
贰:亚洲枢纽
新加坡其实和摩尔多瓦很像。
首先看地理位置,新加坡西边是印度、北方是中国、下面是澳大利亚,而新加坡自己就置身于东南亚岛国之中,新加坡周围的岛国马来西亚、印尼都是中东宗教信仰的国家。
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处。
新加坡面对的是四角:中东文明、印度文明、中国文明、西方文明,比“小罗马”多一角。
位于枢纽的国家,经营的好,就参考现在的新加坡,是一个高收入的发达国家。
经营的一般,参考“小罗马”摩尔多瓦,欧洲最穷之一的国家。
其实还有更惨的,比如因为地理位置过于重要,直接给外部博弈力量撕裂成废墟的叙利亚(欧亚非的枢纽)。
相比摩尔多瓦,新加坡之所以成功,就在于新加坡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“渺小”,哪怕是我们中国人眼里的印度,也能对新加坡掀起巨浪。
在意识到自己“渺小”的同时,新加坡却并没有成为哪一方彻底的附庸。
而是有着自己清晰、独立、明确的发展思路,是完全“策略层自主”的。
说说小罗马的经济:
2019年,“小罗马”国内生产总值约120亿美元,对外贸易总额为86亿美元,其中进口58亿美元,出口28亿美元。
“小罗马”前三大贸易伙伴为罗马尼亚、俄罗斯、德国。其中罗马尼亚、德国,都是欧盟国家,俄罗斯则是前苏联核心。
“小罗马”出口赚钱主要就是卖点葡萄酒,一个卖欧盟,一个卖前苏联地区。
对于发展,“小罗马”自己的想法是加入欧盟,邻国罗马尼亚和自己同宗同源,本来两国就有过合并的想法。同时罗马尼亚是欧盟成员国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“小罗马”的三倍多。
加入欧盟,就是间接和罗马尼亚统一,同时提升收入最快的方式,去欧盟打工都会方便很多。
也许经济上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但政治上却是不可能的,只要俄罗斯一句话,整个“小罗马”就会发生大洗牌。
因为“小罗马”有一个致命的问题,就是德左地区。
苏联解体以后,俄语人口就分散遗留在了各个前苏联国家境内,“小罗马”的德左地区就是俄语人口聚集地,当地人不认同“小罗马”。
苏联解体之前,苏联军队(原苏联第14集团军)驻扎在德左地区(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,简称德左)。
苏联解体后,苏军自然就变成了俄军,而俄军并没有撤离德左地区,所以就直接成德左地区的保护神了。
目前是德左地区想独立,或者德左地区认为,不独立也行,“小罗马”不能加入西方,要中立化。
在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之前,有个消息就是,2月24日,俄罗斯驻摩尔多瓦地区部队开始按计划进行演习。
到现在,俄军都还在呢。
“小罗马”的经济,就是长期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恶化的。
小罗马西部亲西方(想加入欧盟,和罗马尼亚合体),东部德左地区亲俄(就是那块红色的部分,想加入俄罗斯)。
简直就和乌克兰局势一模一样。
我在参考消息记者的3月18日报道中读到:
一名不久前从乌克兰港城敖德萨撤出的华商告诉记者,他在摩尔多瓦的代理商已收拾好行装,准备随时跑路。这个本地商人从官员朋友那里听说,摩尔多瓦政府研判,俄罗斯有50%的概率会顺势解决“德左”问题。
虽然俄罗斯会怎么样?这只是“小罗马”单方面的想法。
但也道破了一件事,为什么“小罗马”会成为欧洲最穷国家的原因,本来就体量小,政局还高度动荡。
大多数普通摩尔多瓦人没有老辣、深邃的政治眼观,只是和乌克兰一样,单纯认为加入欧盟,跟着美国为首的西方混,就能过上好日子。
在选票政治下只会选出迎合这种倾向的政客,而政客并不是神,不是你投票就能改变现实,投票并不能改变俄军的存在。
最后就僵持化了,摩尔多瓦越是穷,就越是倾向加入欧盟,而越是想加入欧盟融入西方,和德左地区的俄语人口就冲突越严重。
东欧不少地区都是乌克兰问题的翻版,因为道路选择而撕裂。
这一切新加坡也面临过。
叁:同样的困境
新加坡独立是一个意外,概述一下新加坡近代史。
新加坡曾经属于马来半岛的一部分,都是英国殖民地,二战后英国财政破产,基本所有殖民地都独立了。
在1959年,新加坡就开始实现自治,成为自治邦,英保留国防、外交、修改宪法、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。
后在1963年9月,新加坡与马来亚、沙巴、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。
独立后,岛上的马来人并不愿意和华人分享权利,准备削减华人比例。
削华人人口比例的方式,就是强迫新加坡独立。因为完整的马来西亚联邦算总人口,有接近一半人口都是华人。
同时华人经济、教育水平远胜马来人,这种情况下马来人对自己没有信心。
注: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时,华裔人口比例高达40%。
说说这些华人怎么来的。早在汉代开始,国人就陆续出海到东南亚定居,所以东南亚有大量华人不奇怪。
这就阻碍了准备奉行“大马来主义”的马来人,于是马来人做了一个奇葩决定,把马来西亚联邦最重要的城市??“新加坡”踢出了马来西亚,说这块领土我不要了。
因为华人普遍较富裕,所以多分布在城市,踢出了重要华人聚集地新加坡城后,马来西亚联邦的华人比例就会大幅下降。
马来人就这样成为了多数,通过人多控制了马来西亚政府,开始公开出台歧视华人,优待马来人的不平等政策。
独立以后的新加坡方面,大约70%多都是华人,相当于是一个华人国了。
而新加坡就是被马来西亚给不友善的踹出去的,所以被独立以后的新加坡很容易就陷入报复性民族主义之中,有反马来人情绪。
下面李光耀的操作就相当厉害了,确实堪称“天降猛男”。
新加坡刚独立的时候,大量华人并不认为自己是“新加坡人”,而是认为自己是东方大国的人。有部分是希望新加坡成为“东方大国”一部分(抱大腿路线),或者干脆放弃新加坡,回东方大国算了(弃地路线)。
但对当时的新加坡来说,无论是希望抱大腿我们,还是试图华人民族主义立国都是不切实际的。
当时我国刚刚成立,自己都百废待兴,何谈去保护远在海外的新加坡?更别提其中复杂的国际法问题。
再就是虽然现代国人角度看,马来西亚、印尼都是小国。但这两个国家对“芝麻大”的新加坡来说,都是巨人了。
看上图,新加坡就是一个被东南亚“中东宗教岛国”包围的华人城邦,甚至连日常喝的饮用水,都需要马来西亚提供。
这种环境下,新加坡华人搞排外的民族主义,等于给周围国家收拾新加坡的借口,印尼又不是没发生过残酷的排华事件?
以上,我来对比一下新加坡和小罗马的相似性。
小罗马的“前宗主国”是苏联。
新加坡的“前宗主国”是英国,还有短暂独立后的马来西亚联邦。
双方都是从周围大国内独立的小国,切都与周围大国有过不愉快的冲突。
小罗马是与俄罗斯冲突,新加坡则是与马来人冲突。
对于弹丸小国的自己,为了安全,小罗马有过想加入自己同宗同源兄弟罗马尼亚的想法,新加坡部分人也曾经有过加入我们的构想。
最终小罗马对自身安全的处理方式就是,准备去跟西方混,彻底脱离俄罗斯,结果就被大国博弈撕裂了,国家多年以来并没有发展,这种撕扯短时间也看不见结束的希望。
相反,李光耀选择的是一条非常务实的路线,对前宗主国英国的军事基地极力挽留,同时还以英语为官方语言,积极加入英联邦,以确保弱小的新加坡有安全保障来过渡。(保持地区力量平衡)
在英国彻底衰弱以后,新加坡就引入了美国代替英国,有了美军基地,新加坡就又间接获得了安全发展期。(我不喜欢美军基地,只是对弱小的新加坡来说,这确实有用)
对中国、和对国内的华人民族主义,新加坡采取的是打压的策略。这并不是新加坡反华,只是一种彻底的务实,遏制国内老华人希望一边倒向中国的思潮,而是采取更多元化的外交方向。
可能看着不畅快,但新加坡毕竟不是中国。
在我们崛起之前,如果新加坡表现一边倒亲华,其实只会起到反效果。崛起之前,我们既没有能力帮助新加坡,也缺乏法理,还容易被一堆东南亚国家过度警惕,误以为我们对东南亚国家主权是不是有图谋。
相比小罗马独立以后,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,就立即清算前任。新加坡反而更聪明的去积极利用“帝国遗产”,来稳定自己的转型期。
新加坡独立后,立即宣布新加坡是一个种族平等的国家,即使新加坡是被马来西亚踢出去的,也会平等对待国内马来人。
这就是给周围低姿态(马来西亚、印尼都是马来人种为主),以避免再次发生印尼排华这种悲剧。在加上新加坡国内有英、美军事基地,周围国家看在和西方国家关系的份上,也就不会无故去袭击新加坡。
[1982年9月7日,李光耀抵达印尼雅加达,新加坡长期与周围保持良好关系。]
通过英美力量平衡局势,放弃民族情绪的报复性对立,低姿态与周围各国和解,这为新加坡彻底迎来了一个安定的营商环境。
有了安定的政治环境以后,新加坡就开始专心发展经济,地缘枢纽的优势加上华人聪明的智慧,新加坡半个世纪人均GDP增长80倍,一跃就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。
强大的经济,又给新加坡带来了充沛的军费,目前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军事实力前列,拥有该地区最精锐的空军和海军力量。
2018年,新加坡以108亿美元的军费支出成为东南亚地区军费最多的国家。东南亚军费第二梯队是印尼,其军费支出只有74亿美元。
要知道,印尼可是上亿人的国家!新加坡才五百万人左右。
新加坡军队有多强?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网站刊发文章表示,即便将视野扩大到整个西太平洋地区,新加坡海军的综合实力也有望跻身前五。
我不知道新加坡军事实力能不能上西太平洋前五,但是号称东南亚小霸王是绝对没问题的。
就此你可以看出新加坡和小罗马的区别。
新加坡意识到自己弱小,也积极利用大国力量,但是核心始终是发展自己的战略,先经济强大,然后通过强大的经济拥有强大的军力,这样新加坡就相对掌握了自己安全的主导权。(思路明确、理性、务实、接受妥协)
在美国彻底衰弱之前,新加坡愿意和美国合作。
在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,新加坡也逐步渐进的向我们靠拢。
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。据中方统计,2018年新加坡对华投资占“一带一路”沿线60多个国家对华投资总额的80%以上。
新加坡确实在“骑墙”,但是小国本来就是要左右逢源、审时度势才能过得好。
从地缘利益上来说,新加坡如果要一边倒亲华,前提就是中国必须把美军势力逐出东南亚,彻底粉碎美国的几个岛链。
这几年新加坡态度是有变化的,你会发现随着我们国力崛起,我国海军4年服役一个法国海军的体量后,新加坡开始流行学中文了。
新加坡建国初期有浓厚的中国情节,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,为了先可以活下来,新加坡选择和周围国家和解,选择承认客观地缘政治势力对比。
我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吧,以后新加坡会越来越亲华的,甚至可能会成为我们在东南亚最好的亲戚。(基于我们的综合国力)
但是如果当初新加坡刚被踹出去的时候,是和摩尔多瓦、乌克兰一样,陷入民族主义的情绪中,去极端的反英、反马来人。
对自己发展方面,只是一股脑指望自己倾慕的对象拉自己一把...
那现在新加坡甚至可能已经没了。
肆:韬光养晦绝非孱弱
乌克兰(东部亲俄)、摩尔多瓦(东部亲俄)、格鲁吉亚(北部南奥塞梯亲俄)等等前苏联国家,都正在陷入一个纠结的泥潭。
这些国家在苏联解体以后,总是梦想只要自己足够去苏联化,积极融入西方,国家就可以被人拉一把起来。
而这些国家由于过于靠拢俄罗斯核心战略腹地,俄罗斯必然不会忍受这些国家导向西方,并且俄罗斯在这些国家内保留了巨大的动员能力。
只要俄罗斯一句话,当地局势就会洗牌,你可以说这样俄罗斯是“无耻”,但是现实就是俄罗斯可以做到。
就好像新加坡被独立的时候,连淡水都要依赖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供应。马来西亚一句话,就可以断水。新加坡也可以骂,但是现实就是马来西亚可以做到。
[注:现在马来西亚也还能断水新加坡,但他得先掂量一下新加坡的海空军,新加坡海空军现在实力碾压马来西亚。]
这些国家就在拉扯中被撕裂的粉碎,他们越是渴望西方,越是希望逃离苏俄,就越是会被历史的纽带勒紧脖子到难以呼吸。
核心的悲剧就在于,这些国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“小国”,需要大国的力量。但是他们的核心却不是借力打力,来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。
只是单纯寄希望于对方拉自己一把,就万事大吉了,结果最终一无所有。
新加坡和摩尔多瓦的故事告诉我们,即使是在你最弱小的时候,你的人生规划,也不要把全部希望放在别人身上。
你可以因为过于弱小而去借力、一时对大佬低头,但是你低头一时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,而不是希望对方帮你解决一切。
苏联解体之前,确实跟西方混的都普遍发展的不错(比如日韩),但那是因为苏联还没有解体,美国需要打造自由世界的“样板工程”。
苏联解体以后,发展中国家“统战价值”已经消失,更何况如今美国自己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。
认为“只要跟着西方混,就能发展好”,实际只是大众陈旧的“刻板印象”罢了。
也许李光耀曾经的观点,可以对今天的东欧前苏联诸国有所启发,也能对我们自己人生的发展有所启发。
“关键方向永远不应该被大流的观点所左右,那是一种思想上的软弱,也是在行动上告诉大家你没有能力改变现状。”
韬光养晦绝非孱弱,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,无论你多么的渺小,都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,你自己就是你自己人生的领袖。
不要人云亦云,不要西方说什么就当真理了,学会分析,人要有自己的判断。
文章来源 公众号:郢居Moon谈人文
上一篇:上一篇:60岁关之琳美人迟暮,穿黄色短裙配卷发挺时髦,法令纹却很真实
下一篇:下一篇:没有了